黄海怀的《赛马》一直还在奔跑
来源:作者:齐凤池时间:2014-04-08热度:0次
我国著名作曲家,二胡演奏家黄海怀,离开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和那把心爱的二胡快五十年了。虽然,他的生命仅仅行走了三十二年,但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《赛马》却一直在中国广袤的的音乐舞台上奔跑着。
诗人艾略特说过,我不希望我的的生命走的多长,但我希望我的诗歌比我的生命走的更远。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,三十一岁就离开了人类世界,但他创作的《小夜曲》每时每刻都在世界播放。
我国著名作曲家,二胡演奏家黄海怀,虽然他仅仅走了三十二年生命之路,但他谱写的二胡曲《赛马》和《江河水》一直被中国很多二胡演奏家当作经典曲目演奏。
中国著名的女二胡演奏家闵惠芬,宋飞,姜克美,马晓辉,于红梅,她们对这两首曲子爱不释手,并成为展示自己技艺才能的演奏名曲。
《赛马》是一首描绘内蒙古大草原人民在节日中赛马情景的二胡独奏曲。它发挥了二胡清脆、厚重、柔美的特点。使用多种演奏技巧,表现赛马奔腾,蹄声“得得得”响的壮观场面。
聆听这首曲子,我仿佛有一种置身草原观看赛马时的感觉。我的心,情不自禁的随着奔跑跳荡的节奏起伏起来。于是,我的大脑里产生了对辽阔神秘大草原的无限神往。
在《赛马》中,作曲家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,用食指拨弦的技巧奏出,使乐曲的风格和旋律,达到了别开生面和独树一帜的特色。
一首只有一分三十秒的快节奏的二胡短曲《赛马》,却在中国的音乐国度里奔跑了近五十年。这首乐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老少皆知。尽管这首曲子很多人能够哼唱,但是,人们对于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的了解却知之甚少。
作曲家黄海怀1935年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,他从小就酷爱音乐,对民族乐器二胡更是爱不释手,达到了痴迷的程度。
1955年,黄海怀终于考入湖北艺术学院,学习胡琴演奏专业,他的演奏细腻柔润,韵味独特,尤其是他的运弓,犹如太极长拳,秀美内在,绵绵不断。
他的二胡作品《赛马》和《江河水》在传承中国民乐演奏技巧的同时,大胆地借鉴小提琴的演奏手法,因此既体现了本民族乐器二胡优美滑润音域绵柔的特色,又使民乐二胡的音质音色音域得到了新的提升。《赛马》就是中国二胡曲中经典之作。
五十年代末,苏联小提琴大师奥斯特拉赫访问武汉期间,聆听了黄海怀的二胡独奏。他反复的端详着黄海怀手中的琴,说“太美了,两根弦就能奏出如此动听的声音。”于是奥斯特拉赫要买黄海怀使用的这把二胡。为了中苏人民的友谊,黄海怀只好把自己心爱的二胡作为友好的礼物,送给了奥斯特拉赫。
黄海怀在创作二胡独奏曲《赛马》时,运用了很多二胡技法,长弓、短弓、跳弓、快弓。指法包括食指拔弦,揉弦,泛音等等,几乎运用了所有的演奏技法,才使《赛马》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。
短短的一分多钟的二胡曲,却呈现出了欢快,明朗,奔放,激烈,紧张的赛马画面。《赛马》的音乐语境,完全再现了一场真实的赛马场景。
乐曲开始,就是急速紧张的快板,象征着马蹄奔跑时发出的“得得得”节奏。全曲没有一节慢板,所有的音符都被快弓和跳弓激活,就连食指拨弦也是急促紧张飞快的。所有的音符都在飞奔的马蹄上跳跃。
聆听二胡演奏家宋飞演奏《赛马》,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蒙古大草原上赛马时的壮观的场景。
一群雄勇彪悍的蒙古族青年,潇洒的骑在马上,他们双手紧紧勒住马的缰绳,焦急的等待着比赛的令声。在护栏打开的瞬间,一匹匹英俊高大的骏马,就像离弦的剑一样,直射出去。
马背上的小伙子,一手提缰,一手奋力挥舞着马鞭,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奔驰。忽然,落在后面的马匹追上了前面的骏马,后面的小伙子紧抽几下马的屁股,终于又追了上来。他们就这样激烈的相互追赶着,一直到达了终点。
最后,获胜的小伙子提住马的缰绳,高大的骏马迅速扬起两个前蹄,并打了个响鼻,嘎然站住了。作曲家黄海怀的《赛马》所表现意境,我想在音乐里,在每一个音符中,甚至连每一个蹄印都没有丢失,整个乐曲始终紧扣赛马时狂奔紧张激烈的主题。
乐曲用描写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,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,接着完整地引用蒙古民歌的旋律,用民歌旋律和大段落的拨弦技巧,使《赛马》产生出别开生面,独树一帜的绝妙境况。随后乐曲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章,模仿出马头琴的演奏手法,使音乐达到顶峰和高潮。
《赛马》诞生了将近五十年,如今,它早已成为了中国民乐的经典名曲。但作曲家、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却在文革初期含冤而死,年仅三十二岁。
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,虽然过早的离开了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和一把心爱二胡,但他创作的经典之作《赛马》却一直在中国的音乐大草原上奔跑着,并一直奔跑下去,永不停步。
(编辑:作家网)